未來兩年購買不動產意愿明顯下降
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12月份,我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下跌的城市達到52個,房價進入下行通道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國家明確今年還將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部分城市繼續(xù)實施限購等調控政策,房價不跌神話已被打破。
分析人士認為,在國家限購、限貸及房價下跌的背景下,普通投資者投資房地產的收益大大降低,這將迫使投資需求逐步退出,購買群體基本上以自住型和改善型需求為主,這種格局促使房地產企業(yè)調整戰(zhàn)略,房地產去投資化趨向將越來越明顯。
瑞信研究院近日公布了第二份年度新興市場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消費者在未來兩年購買不動產的意愿明顯下降。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在未來兩年購買不動產的意愿為16%,比2010年調查報告的22%明顯下降。
炒作風光不再
在過去的2011年,炒作經濟的大多品種面臨著虧損局面。2011年全年,上證綜指累計下行21.68%,深證成指累計下行28.41%。A股市場的投資者,從股票到基金到債券,無一例外地均遭到全面的虧損。
黃金方面,2011年全年,黃金價格上躥下跳,1月28日創(chuàng)下年內低1307.9美元/盎司后,便一路向上沖刺,高曾一度觸及1922美元/盎司,隨后掉頭直下,展開了過山車行情。
而在農產品方面,前兩年“蒜你狠”、“豆你玩”、“太空棉”等也都風光不再。“今年收存大蒜500多噸,收購時的成本約1.6元/公斤,加上每公斤0.6元的冷庫儲藏等成本,每公斤成本都在2.2元以上,但現(xiàn)在價格卻不到2.1元,每公斤得賠2毛錢。”經營大蒜20多年的山東金鄉(xiāng)縣蒜商李明說,以目前價計算,他今年得賠十幾萬元。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wèi)國認為,去年各種股市、大宗商品、農產品的價格在流動性收縮的背景下,瘋狂上漲的態(tài)勢都已得到明顯遏制,投資者炒作的收益明顯下降,這是2011年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
此外,紅酒、奇石、錢幣、郵票、紅木等收藏類投資也逐步理性化。紅木的價格上漲速度明顯放緩,紅酸枝等家具產品價格還出現(xiàn)下降。分析人士認為,伴隨著流動性泛濫的回歸,寬泛不加選擇的收藏投資行為將逐步消失。
轉向實體經濟
專家認為,在各種炒作遇阻的情況下,資金今后或將更多轉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在去年流動性收緊后,實體經濟面臨的資金壓力增大。國家應盡快改進我國金融制度,制定有效的措施促使資金供需的結合,鼓勵我國經濟更多向實體轉向。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藺棟華說,過去幾年,寬松的貨幣政策及不穩(wěn)定的物價,讓我國的經濟生活中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合理的現(xiàn)象,如一些企業(yè)主沒心做實業(yè),都想通過炒房、炒礦、炒錢(放貸)賺快錢,結果資產越炒越高,風險越積越多,國家必須加大力度規(guī)范投機行為,減少經濟運行風險。
專家認為,為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必須給予實體企業(yè)更多優(yōu)惠,減少企業(yè)稅負,打破行業(yè)壟斷并減少國家強制干預,為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公平環(huán)境。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國家也應創(chuàng)造更好的投資渠道來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