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套房首付
夫妻倆吃白水掛面
張麗紅在北京擁有的個家是在單位附近租的破舊筒子樓里的一個單間。1998年她碩士畢業(yè),和愛情長跑很多年的男朋友結(jié)婚。
“因為房租便宜,一個月才600元,我們在那個樓里住了5年,簡直像噩夢,全部的印象就是爬滿蟑螂的公共廚房和污水四溢的廁所。”“當時我倆的收入加起來一個月5000元左右,我算了一筆細賬,決定先苦幾年,多攢點錢買房子。”
200元的伙食費攤到每天不到7元,早飯中飯夫妻倆都在單位解決,還不敢要肉菜,晚上回家真的就是白水掛面,連個雞蛋也不舍得放。“這樣的生活,說出來別人肯定不信,可是靠自己力量打拼的外地畢業(yè)生要想在北京買房,這就是代價。”張麗紅說。2003年,張麗紅終于實現(xiàn)了愿望,如愿買了房。
和暴漲的房市一起
瘋狂加入搶房大軍
2004年,丈夫榮升處級,而她自己跳到一家外企。“收入一下翻了好幾倍。到2005年,我倆年收入加起來20多萬元,攢了錢放銀行覺得虧,做股票又怕風險,通貨膨脹不斷加劇,這時樓市被炒得越來越高,我們也動心了。”
所有人都在說,有錢就趕緊買房,肯定還會漲!所有的財經(jīng)專家都在建議,房產(chǎn)是保值升值的投資。”張麗紅回憶“搶房”的日子,“很多人買房子就像買白菜一樣,幾套十幾套地買。”
一次,張麗紅看中市中心的一套小戶型二手房,總價100萬元左右,和房主簽了買賣意向書,交了房主5萬元定金,沒想到回家睡了一覺,房主就改主意了,“原來我看中那房子被一個煤老板給搶了,比我出價高10萬元,還答應(yīng)替房東雙倍賠給我定金,我一天工夫白賺5萬元。”可是,她沒能高興幾天,一個月后,張麗紅買下了同一個小區(qū)的另一套同樣大小的房子,花了120萬元。
多同時供3套房
為還貸焦頭爛額
現(xiàn)在張麗紅在外企已經(jīng)升至高管,年薪80多萬元,“你信么?這些年我手里從來就沒有過多余的錢,一有錢就拿去買房了。”
隨著樓市的一路暴漲,張麗紅堅信自己有錢就買房的投資策略沒有錯,多的時候同時供著3套房,“我的公積金貸款,我老公的公積金貸款,還有一個商貸。”那時候他們一個月還貸款就要4萬多元,生活依然很節(jié)省,因為想提前把貸款還完。
2010年,兒子上小學,張麗紅出手買下了她家的第5套房子。“別人都很羨慕我,因為家庭資產(chǎn)在不斷增值,但是我的生活質(zhì)量卻并沒有改變,甚至還不如以前。”每年只要一發(fā)了年終獎,別人置辦年貨去,她就直奔銀行,提前還貸。
“還貸壓力壓得人喘不上氣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我遭遇裁員,在家閑了一年,每天提心吊膽,為一個月幾萬元的貸款發(fā)愁,幸好后來找到了工作。”
房子多可能成拖累
擔心重稅著急賣房
這幾年,樓市新政不斷出臺,張麗紅的心跟著上上下下,不安全感也越來越嚴重。隨著個人住房按20%計稅政策橫空出臺,張麗紅的焦慮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她忽然覺得手里的房子像燙手的山芋。
“以前一直覺得給兒子多攢幾套房子是安全的,可以住,可以租,可以投資抵押,可是以現(xiàn)在的形勢看,征收房產(chǎn)稅是遲早的事情,房子越多面臨的房產(chǎn)稅越重。我們的房子都要傳給兒子,以后可能還要征收遺產(chǎn)稅,房產(chǎn)也許會給他帶來很大的負擔。”張麗紅憂慮地說。
于是,張麗紅又開始著急賣房,她怕以后不好賣了。